Skip to main content

[電影] 革命前夕的破爛摩托車之旅

Opass
A life well lived

忘記在哪裡被推坑了,跑去找了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這部電影來看。

這部片不新了,是2004年的片子,但是拍的很有味道,把格瓦拉和死黨旅行的風霜感都拍出來了。我在看完這部片後覺得有些情節感覺很白爛,不知道是編劇改編的還是格瓦拉自己的日記就這樣寫,我立刻跑去找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來看。

讀完原著後,我發現,他媽的日記真的這樣寫,這部片拍的還挺寫實的。

----以下有雷----

電影裡面看到那部摩托車一直摔、一直摔、一直摔,那部車是真的很破爛沒錯,但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要摔車這麼多次,一開始摔到池塘裡、摔到沙地裡、後來又摔到雪地裡,最後摔到齒輪箱壞掉、煞車壞掉、整部車解體才被蓋上裹尸布送走。看到那部車被折磨的不成人形了,原本想說這會不會是電影效果,讀了日記後發現,是真的。

格瓦拉有先去找女友告別,是真的。電影裡他女友的眉毛非常濃密,這我不知道真假,但看起來不太舒服。女友給他15美元請他去邁阿密回來時要買禮物,是假的,根本沒有這15美元,至於女友後來跟他分手這一段,老實說我沒看到日記裡有寫。

路過某個湖,格瓦拉的朋友直接拿槍把野鴨射下來,雙方嘴砲誰要去跳進冰冷的湖水把野鴨撿回來,最後格瓦拉跑去撿,是真的。

到某個小鎮時,剛好看到一間報社,格瓦拉跑進去宣稱自己和死黨是痲瘋病專家,然後獲得報紙一個欄位的介紹,去修車時還騙老闆說我們是痲瘋病專家,還拿報紙給老闆看,苦苦哀求老闆幫忙修車。之後老闆修好後帶他們去參加舞會,結果格瓦拉喝醉後勾搭老闆太太,差點被老闆殺了,倉皇逃出舞會。本來以為這一段是電影情節需要,拍成這樣子,沒想到日記一讀,全都是真的!

向新認識的朋友謊稱旅行一週年了,想要喝酒慶祝但是卻又沒錢買酒,等到朋友叫酒過來時又說阿根廷的習俗裡面必須先吃飽,才能喝酒,最後騙到酒和東西吃,是真的。

在智利的沙漠裡遇到一對失業、貧困的共產黨夫婦,身無分文,連一條毯子都沒有,那晚非常冷,格瓦拉和他朋友阿爾貝托分他們一條毯子,兩個人一起擠另一條。隔天陪那對夫婦到附近的礦坑找臨時工,真的。被臨時工的工頭罵,叫格瓦拉趕快閃人,真的,但電影拍的有些過於無理,但是有些小誇飾但無傷大雅。

在痲瘋病人村直接握病人的手,因為沒做彌撒所以不能吃午餐,但病人偷偷端給他們吃,離開艘木筏取名叫曼波探戈號,都是真的。

格瓦拉24歲生日還待在痲瘋病人村,大家祝詞慶祝,是真的,慶祝完畢後晚上,格瓦拉跳下水游泳,想要游到對岸的痲瘋病人村。很抱歉,跳下水想要游到對岸是假的,沒有人會想要晚上游過亞馬遜河,絕對沒有。

基本上格瓦拉在進行這趟旅程時,大概是23~24歲的年紀,他的夥伴阿爾貝托29歲,他們旅行了九個月,前半段靠摩托車死撐,後半段搭便車、便船、換了各種交通工具,把整個南美洲繞了半圈。

你可以透過這部電影、這本書感受到南美洲的風光,他們無時無刻喝著阿根廷的國茶馬黛茶、旅途上有沙漠、有冰雪、有草原、有湖泊,南美洲的美景映入眼底。我建議的順序是先看電影,再看書。因為電影拍的寫實、精彩,而書可以用敘述彌補電影旅程的不足。

這不是一部心靈成長電影,他不是那種深夜遇到切格瓦拉(X)蘇格拉底(O)的心靈勵志片。

你可以在這部片裡面看到格瓦拉年輕時的影子,那時他才23, 24歲,是年輕人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年紀,他還沒開始工作,還沒被現實擊倒,迫不及待想要走出去探索這片土地。他有女友,但這並不會拘束他追尋自由的性格。

什麼樣的人會在身患氣喘後,仍要加入美式足球隊踢球?明明時醫生的小孩,差一個學期就能從醫學院畢業,卻要跑去南美洲半圈,到處搭便車蹭飯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遇到痲瘋病人時勇敢的握住他的雙手。在古巴革命成功後,不願好好當個首長退休,反而選擇把革命推廣到整個南美洲。又跑去非洲練游擊,最後死在玻利維亞。

我相信這趟旅行徹底改變這個年輕人的想法。他看了太多底層的人民為了一粥一飯掙扎、看到無情的資本主義建立的礦場如何迫使窮人犧牲健康換取溫飽、看到被殖民統治後的原住民是如何喪失了自己的民族性、他受的高等教育迫使他去思考為什麼世界會變成這樣子,這趟旅行在他生命中種下了無法回頭的種子,加上他性格上的執著與不屈不撓,最後造成他這一生悲劇的必然。

看完之後,我發現很難歸納出一個心得,或是說自己獲得什麼啟發。因為這趟旅行是如此的平鋪直敘,卻又造成了如此深遠的影響。前些日子閱讀完易中天的品人錄後,我會說,生命是性格和環境造就的必然。從終點回過頭來看,一切都看似命中註定,可是從起點往終點望,卻又看不見盡頭似的。

總之,推薦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