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投籃機看練習的重要性
台北市的替代役中心1樓有個健身中心,裡面放了幾張桌球桌、撞球桌,還有簡易的重訓器材、兩台籃球機,給強制留宿的役男打發時間用的。
我剛來替代役中心報到沒幾天,就和室友跑下去健身中心玩耍,一看到有不用錢的籃球機就興奮起來了,決定跑去按下按鈕開始玩。
我沒有在打籃球,對我來說投籃機就像夾娃娃機一樣,都是吃錢的遊戲,平時根本不會去碰他。結果一投,才三十幾分而已,等於一分鐘投進大概不到20球。我的室友在旁邊看完哈哈大笑,說「欸,你怎麼這麼廢啊」。
過了幾天,大致適應了替代役中心的生活後,我晚上有空就會跑去樓下重訓,練完之後,就去 投籃機投個幾球。剛開始真的很廢,儘管我抱持著左手只是輔助的信念在投,但信念這種東西只有在動畫裡有用啊!
一萬小時定律與籃球機
後來我發現,投籃機其實是個很適合拿來做「練習實驗」的裝置。
投籃機的設計很簡單,你的投籃範圍被限定在正前方,球投完之後會滾到你手邊,總共有三局,每局1分鐘,前45秒每進一球,就是2分。最後15秒每顆球3分。投過50分才能投第二局,投過150分才能投第三局。遊戲最多進行三分鐘,盡可能拿越高分越好。
換句話說,這是個規則非常清楚,限制非常明確的遊戲。這讓我想到了一萬小時定律。
很多人都聽過一萬小時定律,想要在一個領域成為世界級的專家,需要花費一萬個小時專注的練習。這是當初在葛拉威爾的異數裡提出的觀念。但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是,一萬個小時練習後能成為專家,是有條件的,那就是「你所投注心力練習的領域,必須要有明確的規則和限定性」,例如網球、西洋棋。這些遊戲的規則很早就固定下來了,一萬個小時的練習,可以讓你熟悉網球場上所有可能出現的球路、可能出現的情況,因此大腦和肌肉能夠累積每一次練習的記憶,並且進行正確的回擊。
投籃機正是這樣規則非常明確的遊戲。而且變動的可能性遠遠少於網球。這意味著,只要經過練習,任何人都能夠攻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