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死亡面前一切都是徒勞
那是一個陽光和煦的午後
那是一個陽光和煦,與日常別無二致的平日午後,手機顯示媽的未接來電。我迅速回撥,因為媽平常不會在這個時間主動打來。她說她昨天自費照了胸部 CT,報告顯示肺部有一顆腫瘤,還有多處瀰漫擴散,另外脊椎也出現壓迫性骨折。我幫媽掛了隔天大醫院的胸腔內科,醫師診斷為肺癌四期合併多處骨轉移,當天就直接住院了。
隔天,她的左髖開始疼痛無力 ,需要助行器才能行走,醫師開了止痛藥和抗生素,在檢驗結果正式出來前先自費吃標靶藥。後來發現癌細胞已經把髖骨溶蝕了一大塊。10天後,媽被推進手術室更換人工髖關節。
媽一直以來都很健康,家人沒人抽煙、沒人喝酒、定期運動、沒有不良習慣。我原本預設我媽還會活個至少15年,打算努力工作幾年,累積些小錢,再找機會帶她出國走走,我沒有想過她的生命像被編輯催促腰斬的漫畫一樣暴力收尾。
媽連生病都在替家人著想。她說在新竹看病就好,爸比較可以就近照顧,連伙食也說訂醫院就好,省得我們每天都得想買什麼吃什麼。來探望的親友們帶了一堆高級水果、養氣人蔘,媽要他們記得去做健康檢查。來探病的親友對媽說,你忙碌了一輩子,現在就好好當個公主、女王給別人伺候就好,不要像以前那樣閒不下來。
可如果可以,誰想要當個被禁錮在醫院的長髮公主呢?
在健保的四人病房住了幾天,周圍常傳出其他病人的咳嗽聲。後來爸申請了自費單人病房。說媽這輩子沒住過什麼高級飯店,讓媽住的安靜一點。
吃標靶藥一週後,副作用開始上來了。媽開始腹瀉,最嚴重時一天要跑廁所七八次以上,每次都要緩慢地下病床,拄著助行器一步一步走到廁所,有時噁心想吐,醫院稀飯吃兩口就吐出來。口腔黏膜也因為藥物的關係破了六七個洞。
為了不讓爸照顧得太累,我有空會上來醫院陪病個幾天。晚上十一點只有廁所前的日光燈亮著,我躺在病房內的躺椅蓋著印有醫院LOGO的薄毯,暗忖媽經過治療約莫還有兩年上下的生命,同時手機上的 line 數獨遊戲又強迫跳了兩分鐘的廣告。
能恣意揮霍每一分鐘是多麼奢侈的事情。
每次在外用餐完回到醫院,一股窒息感會不自覺地湧 上心頭。醫院是個停滯的地方,醫院不是健身房,去完健身房你會變得比之前更好。但醫院不是,醫院是治療疾病的地方,病人離開醫院只有三種結局,恢復健康、無法恢復但還過得去、死亡。
例行性的量體溫、血壓、吃止痛藥、抽血、注射、把傷口用碘酒塗過一遍再用棉花棒刮掉,病人的護理是不斷重複的日常。我買了一台 ipad 放床頭,問媽有什麼想吃的東西嗎?之後有什麼想去的地方嗎?她總是搖搖頭,說這樣就好,沒什麼想法,先好好治療吧。後來想想,這些問題都是照顧者自我安慰的心理投射。
我早就知道陪伴父母要趁早,但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才會意識到時間短暫。最近看比特幣破新高、大罷免如火如荼,對將死之人來說,一切毫無意義。
在死亡面前一切都是徒勞
我在年輕時讀過克里司汀生的著作你要如何衡量的你人生、史蒂芬柯維的與時間有約。這些書提供了一個策略層次的觀點,告訴你應該要用全局最佳化的方式來度過你的人生,不要只局部最佳化在工作、成就上,而是要關注家庭、人際關係、自我實現、與他人共贏,做重要的事而不是緊急的事。這些我都理解,也都認同,但理解和切膚之痛的體會是不一樣的事情。
在醫院的日子裡,我重新思考了怎麼看待死亡。我想像如果我生命只剩兩年,那我會在意什麼。
從宇宙的尺度來看,我們的生命渺小到不值一提。人生百年,人類文明萬年,相較於宇宙 150 億年的尺度實在微不足道。納瓦爾寶典 中提到,他時常會想起歷史上那些崛起又覆滅的文明,發明文字的蘇美人一定做過很多偉大的事情,但你我卻講不出任何一個蘇美人的名字。
甚至,我們有極高的機率是某個文明的模擬結果。
如果你徹底認清自己所做的一切最終都是徒勞,那就會明白,生命只不過是一場沒有目的的遊戲。那些探討人生意義的書籍都只是遊戲攻略而已。
我很喜歡 Rick and Morty。在這部影集中,Rick 發明了跨維度傳送槍,能夠傳送到所有可能的平行宇宙中,也因此成為了全宇宙最聰明的人,他是影集裡的主角,也是機械降神般的存在,但他的聰明並沒有替他帶來幸福,反而如同詛咒般讓他在大多數的時間感到痛苦。
Rick 看遍了太多平行宇宙,也因為這樣,他感受不到意義與獨特性。就算你搞砸了一個宇宙,也可以跳轉到另一個近乎相同的宇宙繼續活下去。能夠自由切換到另一個宇宙繼續生活,不代表能找到繼續生活下去的理由。
為什麼 Rick 總是要拉著 Morty 冒險?Morty 並不聰明、很情緒化、偶爾會為因為青春期沒來由的自尊做些蠢事。儘管時常埋怨,但 Rick 始終沒有放棄身邊的 Morty,他沒有把 Morty 換成其他平行宇宙的 Morty,甚至還給了 Morty 每十次冒險,就能夠自己選擇一次的權利。
Rick 甚至會為了救這個 Morty 而冒險,故事並沒有提到這個 Morty 有什麼特別之處。我認為背後的意涵是,Rick 自己選擇了這個特別的 Morty。如果 Rick 是個冷酷無情的虛無主義者,他不會在乎任何事情,但他還是從無限的宇宙中,選擇了一個與他一同冒險的 Morty。這是一種對抗虛無主義的形式,在無窮 無盡的無意義的選擇中,以自由意志對其賦予意義。
正是因為 Morty 又蠢又笨,才讓他們的冒險多采多姿。因為 Morty 看待事物的方式是 Rick 早就失去的東西。Morty 會想吸引喜歡的女孩、Morty 會在乎殺人是不對的、Morty 會認為不該創造一個小宇宙奴役人們當電池、Morty 會崇拜復仇者聯盟的英雄們。而 Rick 最喜歡做的事情以身入局,讓 Morty 看到這些觀點背後不堪的一面。
卡謬說:「我們必須想像薛西弗斯是快樂的。」
日復一日推石上山,望著石頭落下,永遠不能停止,薛西弗斯肯定非常痛苦,因為這一切毫無意義,直至死亡。但他唯一能做的事情是選擇怎麼看待推石這件事,因此我們必須想像薛西弗斯是快樂的。白話來說就是,在死亡面前,一切都是徒勞。但你可以自己決定要怎麼看待、怎麼度過這一生。
我不想止步於「人生取決於你怎麼活」這種空泛的結論。
這是一個困難的問題,而 Derek Sivers 在他嘔心瀝血的著作 How to Live 中提供了 27 種不同價值觀的活法,其中最有趣的是你可以看到不同價值觀的衝突。
- 想辦法成為有錢人
- 努力愛人與被愛
- 精通某個專業技能
- 投身奉獻於身邊的社區
- 世界沒有疆界,過不受地域限制的人生
- 追尋痛苦
- 不斷學習
- 創造回憶
- 遵守某些古人著作的建議
- ……
- 甚至什麼都不做
死亡逼我仔細思考這個問題,我想了幾天,希望這些思考能帶給你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