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推肩膀痛,從肩周肌肉、骨骼理解肩夾擠的成因
過去一兩年來,我調整了訓練課表,開始增加訓練重量。的確力量與肌肉量有顯著的進步,但同時也發現,受傷的頻率增加了。
具體的現象是,肩膀容易緊繃,除了去推拿按摩常常被師傅念之外,在臥推訓練時,常常會發現兩個現象
- 某一邊手肘容易外開。雖然教練一直叫我要記得收手肘,想像腋下夾一顆球,但是我就是做不到、或是得用某種不舒服、代償的方式硬夾手肘。
- 某一邊的肩膀在推的過程中,常常會覺得下放深度不足。有時候會感受到並沒有練到胸,而是前三角處有拉扯緊繃感。
如果沒有負荷,這些都還不算嚴重。但一旦加上訓 練用的重量,久了就容易受傷、肩夾擠、訓練時會痛,如過硬練又只會更嚴重。
我一開始把原因歸咎於,訓練後沒有好好放鬆肩膀、胸小肌。但是情況依舊時好時壞,有時候放鬆完後訓練狀況很順利,有時候卻就算放鬆了,訓練時還是依舊有緊繃的感覺。
我上網查了很多資訊、什麼肱骨前移、圓肩、翼狀肩胛、上交叉症候群。後來我自費看了好幾次的物理治療,搭配自己做功課,才逐漸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我會用這篇文章解釋我遇到的問題。
我的問題不一定會是你遇到的問題,但我認為理解常見的肩關節組織、活動角度,對於評估自身的問題、和物理治療師溝通會很有幫助。這是一篇告訴你肩膀是怎麼活動,以及為什麼會產生肩夾擠的文章。
肩膀很複雜,他是全身活動度最大的關節,因此有很多肌肉在協助其做動態穩定。這篇文章我會逐步向你說明,你的肩膀是由什麼構成的,以及為什麼它會發生夾擠。
肩膀附近的骨頭
你只需要先關注三個骨頭:肩胛骨、鎖骨、肱骨 (如下圖)
一般狀況下,鎖骨和額狀面有30度的夾角。肩胛骨和額狀面也有30度 的夾角。
這個面我們稱為肩胛面,肱骨在肩胛面舉高會比較不容易夾擠到。
在肩胛面做運動,你的肱骨頭會處於肩峰正下方空間最大的地方,那裡不容易產生間夾擠。
肩內旋更容易造成間夾擠
肱骨頭上面有兩個比較突起的地方,一個是大結節,另一個是小結節。
下面的圖是人左肩膀的正視圖。
左圖:肱骨內旋的時候,大結節更容易夾到尖峰下滑囊。
右圖:肱骨外旋的時候,大結節可以避開肩峰下方,會較不容易產生夾擠
- 用肩內旋的方式做槓鈴側舉
- 臥推時,沒有努力做好肩外旋
- 臥推時,落槓臥 位置太低
肩膀有哪些關節
我們要關注四個相對重要的關節:
如果先撇除掉肌肉,單看骨骼的話會發現
- 手臂是掛在肩胛骨上(盂肱關節)
- 肩胛骨掛在鎖骨上(肩鎖關節)
- 鎖骨掛在胸骨上(胸鎖關節)
另外一個是肩胛胸廓關節,他是肩胛骨貼著肋骨的部分,但這個關節是沒有韌帶的,他是「看起來、動起來像關節」
實際上當然有很多肌肉會把他們連在一起,但上述的三個部位有很多韌帶。
大概看一下韌帶們,不用特別去記,反正這邊的韌帶就是哪兩個部分相連就叫什麼韌帶:
現在我們要學一些肌動學的術語,描述肩膀關節的移動,有術語,你才有辦法很好的跟其他專業人員溝通。
盂肱關節的運動描述
這是最重要的,你至少要熟悉下面四種方向的動作稱呼。
- 外展、內收(向身體左右兩側抬起下放手臂)
- 外轉、內轉(轉動肱骨,也有人叫做外旋內旋)
- 屈曲、伸直(也有人叫屈曲伸展,屈曲是往前抬手臂,伸展是下放或是向後延伸手臂)
- 水平外展、水平內收
中英文搭配看
肩胛胸廓關節的運動描述
肩胛胸廓關節可以描述「整片肩胛骨的運動」
- 上抬下壓(就是聳肩、沉肩)
- 前突後縮(肩胛骨靠近和遠離脊椎滑動),也有人叫它外展內收
- 往上與往下轉動,也有人叫它外旋內旋 - 往上轉發生在舉手的時候,肩胛骨會跟著往上轉動 - 往下轉就是舉手結束要放下的時候,肩胛骨會往下轉
肩峰鎖骨關節的運動
這裡指的是肩胛骨相對鎖骨的運動。其範圍其實不大,但很多方向都做得到。大概知道就可以了。
實際上平常在運動時,鎖骨也會和肩胛骨一起連帶活動的
肩胛肱骨節律
理解肩膀的運動範圍和方向、以及肩胛骨、肱骨、鎖骨是一個連動的系統,現在我們多學一個知識點:「肩胛肱骨節律」
實際上日常在移動手臂的時候,肩胛骨是會跟著移動的。抬高手臂,肩胛骨會跟著上轉,把手放到後面,肩胛骨會跟著下轉。
當肩胛關節正常外展時,盂肱關節和肩胛胸廓關節的活動角度會呈現約略2:1的比例。說人話就是,當你向 外舉起手臂180度,其中120度會來自你的盂肱關節,另外60度會來自肩胛胸廓關節。
180度舉高手臂 = 120 度是舉手臂 + 60 度是轉肩胛骨 (通俗來說) = 120 盂肱關節 + 60 度肩胛胸廓關節 (精確來說) = 120 盂肱關節 + 30 度胸鎖關節的上抬 + 30 度肩峰鎖骨關節的上轉
如果你舉起手臂時,因為肩胛節律紊亂,導致肩胛骨沒有跟著上轉,那就會發生肩夾擠(肩膀真是個難搞的小東西)。
旋轉肌群
現在我們要進入到肌肉的部分了,我們要學習不同的肌肉會協助肩關節做出哪些方向的運動。
先從最重要的盂肱關節四條肌肉開始
- 棘上肌 supraspinatus
- 棘下肌 infraspinatus
- 小圓肌 teres minor
- 肩胛下肌 subscapularis
這四條肌肉簡稱 SITS,其主要的責任就是讓肱骨頭在活動過程中,穩穩的座落在盂肱關節內。
在看這些肌肉的時候,要注意其與骨頭的附著點,因為那是直接影響到骨頭會怎麼動的位置。
棘上肌
這是其中一條容易被夾擠的肌肉,可以看到它穿過了尖峰連接到肱骨頭的大結節。它收縮時可以帶動手臂往上轉動,以及肱骨頭的向下滑動。如果肱骨頭沒有順利往下滑,就會發生夾擠。